客服咨询 电话咨询
扫码关注
回到顶部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开展

2021-03-23 16:08

2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正在业内小规模征求意见,计划从3月1日起在北京、浙江省进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独家商业养老保险是以养老保险为目的,领取60岁以上的养老金保险产品。产品设计分为两个阶段:累计期和收款期。累计期不得短于5年,收款期不得短于10年。如果投保人年龄在60岁以上,累计期不限。产品采用账户管理,账户价值计算和费用收取公开透明。

2020年12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表示,将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适当扩大保障责任,提供更灵活的养老金积累和服务,支持保险机构立足消费者需求,创新发展提供具有长期至终身功能的养老保险,尤其是能够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积累的养老金有效对接的即期养老金产品。鼓励保险机构面向创新创业就业群体的保障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养老产品,支持保险机构探索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等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开展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有哪些创新点?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采用灵活支付方式,保险公司可以收取初始费用,投保人扣除初始费用后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其中,对于新产业、新业态的员工和各种灵活的员工,相关企业的事业单位可以以适当的方式,依法合规地向上述员工提供保险专用商业养老保险支持,公司的费用扣除初期费用后全部进入相关个人账户,权益全部归个人。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积累期采用保证+浮动的收益模式。保险公司应为投保人提供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不同的投资组合有不同的保证利率,但不得超过新型人身保险产品法定准备金评估利率的上限。投资组合的保证利率一旦确定,就不能调整。

在积累期间,保险公司应向投保人提供投资组合转换功能,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一定期间内的转换次数、转换时间和转换费收取标准。

另外,对退保现金价值的限制也有相应的要求,保险公司可以适当地建立合同持续奖励机制,引导个人合理规划养老资金安排,长期积累和领取养老金。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作伙伴周瑾表示,目前国内养老金融市场上,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和丰富程度还远远不够。以上提到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试点,总体上还是很有创意的。

具体来说,第一,积累期和收款期的时限要求,以及退款现金价值的限制,体现了养老金融产品的长期特性,与短期资产管理型产品不同,防止了产品设计的异化,第二,保证+变动的收益模式,创新设计了投资组合转换功能,提供收款期不同收款方式的选择,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消费者的需求,第三,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向投保人提供费用,保险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养老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

周瑾指出,这种产品弥补了当前养老金融市场的一些空白,能够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满足特定保险客户的需求,应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但也应该看到,这种养老保险产品在给消费者更灵活选择的同时,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销售支持、经营服务和投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行此类产品试点的保险公司,必须对其自身的精算、投资、经营和服务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商业养老保险机遇难得。

从世界各国的角度来看,解决养老保障问题通常由政府、企业和个人承担,政府承担的部分称为基本养老,企业的部分称为企业养老金,个人的部分称为养老金。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即第一、二、三,政府的基本养老称为第一,企业的年金称为第二,个人的年金称为第三。

中国的第三支柱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从中国的人口结构来看,它正在迅速进入老龄化,养老需求旺盛而紧迫,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20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促进人身保险扩张质量稳定发展的措施,提出要适应群众对健康、养老、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重点优化供给,提供丰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根据最新一期的宏利亚关怀调查(ManulifeAsiaCareSurvey),超过一半的中国受访者认为,自疫情爆发以来,养老计划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此,中宏保险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张凯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健康养老是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人们更积极地管理身心健康,完善财务计划。

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的数据,初步预计十三五期末保费收入将达到4.5万亿元左右,达到规划目标。十三五期间,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保险总资产年均增长12%左右,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4倍左右。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未来5-1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8-10万亿元。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难得机会。


免责声明:

        本网站内容部分来自互联网自动抓取。相关文本内容仅代表本文作者或发布人自身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邮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

优化薪资结构,降低企业成本
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
热门资讯